首页>用车 > 320905是哪里的身份证开头?

320905是江苏省的身份证

江苏省身份证号码前6位(地区编码):320000

下级地区:

南京市 无锡市 徐州市 常州市 苏州市 南通市 连云港市 淮安市 盐城市 扬州市 镇江市 泰州市 宿迁市

江苏省身份证号码格式:320000 ABCD EF GH IJK L,长度是18位,前17位全部是数字,第18位多数人是数字,少数人是字母“X”。其中,320000为江苏省的地区编码(户口所在地的行政区代码);ABCD为出生年,EF为出生月,GH为出生日;IJK为顺序编码(在同一区域内,对同一天出生的人员编制的顺序号),且K为性别代码(单数为男,双数为女);L为末位校验码(按统一的公式计算出来,计算结果是数字0-10,用X代替10)。

如果出生月、日为个位数的,前面加个0占位,凑双位数,例如5月1日出生,写为0501;如果江苏省的行政区发生更名、合并、升级等变化,其地区编码也会相应发生变化,这时老人用老编码(不变),新人用新编码。

为什么叫杨泗港?

汉阳有个地名,叫建港。建港建港,建的就是杨泗港。

建港是个片区名

长江汉阳岸杨泗庙地段,自清末即为竹木集散码头。1956年4月,国家交通部内河航运管理局提出武汉港扩建计划。

1956年7月25日,交通部正式批准扩建武汉港。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和长江航运管理局经过勘探和调查测标、分析研究和比较,确认汉阳杨泗庙水域自民国十四年(1925年)以来无显著变化,枯水期水深大于4米,江宽在400米以上,陆域可利用岸线4000米,纵深广阔,发展不受限制,适合建立水陆联运港区。

1957年5月,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提出武汉港扩建计划,报经交通部审批后,于1958年7月正式做出武汉港扩建的总体部署及杨泗庙建港的初步设计,确定港区建设规模,国家计划投资3967.7万元。

1959年1月22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交通部下发文件,将建港工程列为国家“二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同年2月25日破土动工。

为保证建港的进度和质量,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武汉市建港委员会,中共汉阳区委成立建港工地委员会。来自汉阳区、武昌区、硚口区近2000名民工担负建港工程施工。汉阳区建设局动员拆迁民房3.95万平方米,新建民房2.5万平方米,并于1959年10月完成港区外围的大道建设工程,使建港物资能及时运抵工地。

1960年3月,杨泗庙港区简易投产。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建港工程规模缩小,1963年9月部分工程竣工验收。港区具有275万吨的年通过能力,名为杨泗庙作业区,1965年4月1日更名为长航武汉港务管理局汉阳作业区。

从1965年起,汉阳作业区经过续建和改造,至1985年港区岸线总长2040米,陆域纵深300余米,总面积约62万平方米,为武汉最大的水陆联运港区和全国主要水陆货运联运中转枢纽之一。主要承担煤炭、矿石、钢材、化工、建材、设备的中转和仓储业务。20世纪80年代初期,杨泗港被原交通部列为集装箱多式联运试点港口。

1985年1月,该作业区更名为长航武汉港汉阳港埠公司。

1986—1993年,扩建散货码头,建设规模为2个泊位(黄沙进口码头、磷矿及重晶石出口码头),配套铁路线1500米,年通过能力达95万吨。

1993—1996年,将栈桥升降机型式的7—8码头改造为桩基平台式码头,新增通过能力4万集装标准箱和28万吨重件货物/年。

1987—1992年和1996—2000年,两次对煤码头进行技术改造,结束煤码头坑道作业的历史,机械化程度提高,作业场地扩大。

写有武港/汉阳的拉煤专用机车头

转运煤炭

到上世纪末,杨泗港港区机械化、专业化码头12座,共17个泊位,可停靠5000吨级的船舶。仓库7座,面积3万平方米,一次性库存量2.68万吨;货场面积26.3万平方米,一次性堆存量23万吨。铁路专用线27条,装卸作业线13条,总长22.3公里。

港区有编组站,自备机车3台,港区有两条专线直联京广铁路,站内可同时存放7列车约450辆车皮,百吨动态电子轨道衡能精确测量进入站内车辆的重量。

港区有门式起重机、流动起重机、桥吊、浮吊、推土机、载重汽车等各类装卸机械。建有煤炭码头、钢铁重件码头、包装杂货码头、散货码头等四条主要专业化生产作业线,综合通过能力达700万吨。

1996年,武汉港务局在杨泗港成立武汉港集装箱装卸公司,这是武汉市第一家集装箱码头公司。主要从事国际标准集装箱的装卸运输,承担湖北、武汉及周边地区内外贸进出口货物的装卸任务。集装箱业务从1996年的1万标箱,到2003年杨泗港就突破了10万标箱。

码头遗迹

2003年6月,武汉港务集团和上港集团等6家股东合资组建武汉港集装箱有限公司,全面改造港区,着力发展国际集装箱业务。从此,杨泗港集装箱业务突飞猛进,运往世界各地,到2010年,杨泗港的集装箱吞吐量38.27万标箱,处于长江内河的霸主地位。

码头遗迹

2011年6月1日起,汉阳杨泗港集装箱码头启动搬迁到阳逻集装箱二期码头,从此拉开杨泗港整体外迁的序幕。

杨泗港集装箱、煤炭业务让位后,将由文化休闲产业替代。2012年在武汉新港规划中,杨泗港搬迁后拟建成占地178.61公顷的“长江城”,建设长江博物馆、水上船舰展示中心、长江淡水科技馆、船员俱乐部、游艇渔人码头等,成为主打水文化的“长江文化中心”。不过这一计划目前均未实施。

起重吊车保留

2021年,武汉市启动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程。搬迁后的杨泗港成为这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命名为“”杨泗港T台项目”。杨泗港T台项目将针对现状较为零碎的工业文化元素,通过景观化的手法,进行一定程度的还原与再现,形成“一轴、三段、五节点”的景观空间结构,其中,一轴,即贯穿上下游,面向长江的滨水生态轴;三段,即形成水岸活力体验段(生活)、港口文化展示段(文化)、生态文化体验段(生态)三大功能板块;五节点,即打造集装箱创意工坊、T轴港口码头、生态码头、铁路花园、桥头绿地公园五大景观节点。

码头闸口铁路线还保留着

目前,在杨泗港码头旧址,还能看到以前进出闸口的铁轨、吊车等装置,以及码头水泥平台。

但愿这些工业痕迹能够留下!

汽车观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15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