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汽车观察网 > 新闻

目录

一、为什么不要买国产车

1、首先,我可以确定我会买一辆国产车;当然有很多原因,但我觉得最让我信服的是,这几年国产车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2、几年前,为了追赶合资品牌,国产车大多以低价高配吸引消费者,但这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赢得了市场份额,但却给消费者留下了难以打破的“廉价”固有形象。

3、随着吉利柯灵、长城wey等高端品牌的推出,自主品牌逐渐从低价高配转向以质量为导向,而不是照搬堆砌;今年7月在杭州新上市的cs55,订单已经超过1万单。

4、长城的wey vv7已经突破6000辆,目标是月销3万辆;仔细看,你会发现吉利博越的月销量已经达到了2万辆,宝骏510的销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万辆,如今更是冲进了suv销量前三的位置。

5、我们常说销量不能代表一切,但在suv这一品类中,国产车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你能说不好吗?日前,吉利与沃尔沃成立合资公司。

6、为了让自己的“女婿”柯灵有更好的发展,李书福毫不犹豫地把儿子送到了国外,签约当天他面带微笑,难掩喜悦之情;我相信,不仅李书福本人期待着柯灵早日学成归来,每个中国人都希望它能在国外大放异彩。

二、本田发动机好,为什么国产车企不直接山寨,还自己研究啥?

本田发动机好,为什么国产车企不直接山寨,还自己研究啥?

1、为什么国产车企不直接逆向?题主这个问题直接把自主品牌捧上企生巅峰了;正确答案是,本田发动机好,自主品牌直接逆向!丰田发动机好,自主品牌直接逆向!三菱发动机好,自主品牌直接逆向!铃木发动机好,自主品牌直接逆向!福特发动机好,自主品牌直接逆向!PSA发动机好,自主品牌直接逆向! 是的,你没有看错,只要有好的发动机,自主品牌都有逆向。

2、实际上,自主品牌的所谓的研发,很大比例是在逆向;很大比例似乎不太准确,可以认为99%的都是在逆向。

3、国内的发动机,起步于逆向,而且一直在逆向;举几个栗子吧,不要以为我在夸大其词。

4、1. 自吸1.8系列和以此为基础的1.5系列;自己车是1.5L的朋友,如果看车门侧的铭牌,发现是4A15/4G15/4Y15/DK15/4*15等等,原生机型都是三菱发动机的1.5。

5、随便找一个如图;为什么先说1.5L,因为这个机器实在是应用太广泛了,国内现在风生水起的SUV某城、沙发厂某利还有挣扎着的某瑞,面包车厂某安、某康、以前的某飞,都有使用或者都还在使用,原型都是三菱兄弟的1.5.而且抄着抄着,还产生了代差,比如东安(这里就不好用某了,因为某安已经被用了)近水楼台抄了三菱,后来又有人抄了东安,有人指的就是小康咯(算了,不匿了)。

6、吉利抄了三菱,后来又有大堆的抄吉利,比如已经挂了的北汽银翔;也有在抄袭的基础上做了二次研发,弄出了1.8,比如吉利。

7、可以说,三菱的1.5L养了自主品牌25年,现在还在发挥余热;2. 1.3L和1.4L,缸径74mm左右的,大部分抄了铃木K14B.铃木的K14供养了上世纪末的国产474发动机,也有475的和473的,铃木创意性的缸头摇臂结构,只要看一眼就知道是铃木,这个比如长安啊五菱啊原来的淮海啊啥的都是始作俑者。

8、3. 1.5增压器;三菱真是个好企业,日子不好过了就卖技术,所以有一段时间,大家发现国内的1.5增压突然冒出来一批,那就是三菱又技术扶贫了。

9、包括一些后来成型的增压器国内公司,都是那次技术扶贫的产物;太多了,在增压时代,更是如此,不列举了,有不服的做发动机的朋友,可以来辩一下。

10、PS一下,不要以为逆向是很丢人的事,逆向正是自主品牌该做的事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从马里亚纳海沟里一点一点网上挪要高效很多;活生生的例子是韩国车,他们也是从逆向日本车起步,结果现在混成了江湖地位第二的区域集团。

11、相信大家听说过“推倒本田,就是现代”的车标故事;逆向也是不得已的事情,正向开发一款发动机的周期最少要80周,而现在国内的氛围,50周都从图纸走到量产了,实在是形势所迫。

12、PS又一下,有答友说我鸽国的材料基础不行,这是人云亦云瞎扯了,在汽车工业这个范畴,我们的金属非金属材料在法定耐久周期内,没有什么差别,也不存在人家有我们弄不出来的情况;注意是汽车业,航天航海不知道。

13、加工精度确实还是个事,比如高增压需要的平衡轴齿圈,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东西,我们自己做不了;比如CVT用的传动链,国内做不了。

三、

汽车观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30273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