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汽车观察网 > 汽车

1、飞禽传书

飞鸽传书或鸿雁传书,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通常来讲,鸟类本身会认识回家的路,就像倦鸟归巢一样。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苏武牧羊”的故事: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却被匈奴囚禁在北海无人区牧羊。后来两国和好,汉朝使节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谎称苏武已经死了。

苏武的副使想出一计,让使节对单于讲:“汉朝天子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雁腿上的信里写着苏武没死……”单于只好把苏武放回国。

此后,雁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常常出现在诗文中。“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甚至还用竹木制成雁的形状当做信封,中间夹着书信。也有的制成鱼的形状,并用“鱼素”、“双鲤”等代称书信。

2、烽火狼烟

烽火狼烟本是古代中国边境的士兵为了及时的传递敌人来犯的信息,在烽火台上点燃“燃料”,点燃时的烟很大,可以从很远处看到,就这样,烽火台一个接一个的点下去,敌人来犯的消息就被很快的传递出去。

狼烟是两千年来让华夏人民望烟丧胆的,又有“烽火戏诸侯”、“狼烟四起”的成语典故。

3、驿马邮递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制订了详细的“邮政管理办法”:竹简怎么捆扎、怎么加封泥盖印保密、怎么为邮驿人马供应粮草等都有明文规定。汉代还在这个基础上,规定每五里设置一邮,每十里设置一亭,每三十里设置一驿。

驿,就是驿站,是古代专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或休息、住宿的地方。有专人管理,并饲养驿马。宋代战争频繁,军事紧急文件很多,送信的人改由士兵担任,并出现了“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加急程度。

送金牌文件的,一昼夜要连续跑五百里。每到一处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送。急递的驿马脖子上系有铜铃,白天响铃,晚上举火把,撞死人概不负责。

4、点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孔明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诸葛亮)发明的。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他算准风向,制成会飘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书信,后来果然顺利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5、竹筒顺水而下

隋文帝年间南方叛乱,史万岁孤军深入剿匪,那时没有快递公司,只好把战报放进竹筒里顺水而下。据说“邮筒”就是这么来的,当然这有些牵强附会。

此外,还有风筝传书、鸡毛信等多种手段。而一般老百姓使用最多的是托人捎带信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散发着墨香的熟悉的字迹中间,流露的是难以言表的“亲情”。亲,你有多久没给亲友写信了?

1、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三十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

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用军用邮驿来运送荔枝。

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六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五百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2、烽火台

大多建于明代的烽火台是古代防止外敌入侵的重要军事通讯设施,它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军事警报。烽火台通常建在高处,一可以及时发现敌情,二可以迅速传递消息。

在烽火台上常备有柴草、硫和硝石等,当发现敌情时,白天放烟,夜晚点火并放炮,几千里防线可以迅速传递敌情,是一个有着严密制度的防御通讯网。

3、风筝、天灯传讯

风筝,如今用于娱乐,在古代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春秋时期,鲁班曾仿照鸟的造型用木头做成“木鹊”,这成为风筝的前身。至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人们用竹篾做架,糊纸做成“纸鸢”。

五代时人们在纸鸢上拴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天灯,也称孔明灯,如今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现代人多作为祈福之用。在古代多用于军事通信,有点像如今的信号弹。

4、黄耳传书

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当时陆机在京城(洛阳)为官,因惦念家人,便半开玩笑地将写好的书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脖子上。然而神奇的是,黄耳只用了二十多天便于京城与家乡吴郡横山(今江苏昆山)间往返归来,而且还带回了家人的回信。

5、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被匈奴扣留,他英勇不屈,遂被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去。

后汉昭帝再派使节到匈奴,得知苏武仍活着,便用计谎称汉昭帝打猎时,射到一只足上系有书信的大雁,信上说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匈奴单于听后大为吃惊,见无法抵赖,只好将苏武放回。

汽车观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30273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