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汽车观察网 > 汽车
    在进藏的数条公路中,川藏公路最为绚丽多彩。当我沿着滇藏公路走到芒康,接下来,就将沿着它,从西往东,驶向成都。这条路我走过多次,很熟悉,但每次用的,都是大排量的越野车,唯独这次,我将靠一辆1.6升的轿车,行走川藏线。     进藏公路有7条     进出西藏的公路,一共有7条。第一是从西宁到拉萨的青藏线,也就是北京到拉萨的109国道,青藏铁路与之伴随,这是难度最低的一条进藏线,非常好走,从北京出发,单人驾驶,第4天就能进入拉萨城。第二是青藏东线,因为文成公主是走这条路进藏的,故称唐蕃古道,这条路在青藏线的东侧,基本与之平行,从西宁到类乌齐,公路编号214国道,到类乌齐后汇入317古道,也就是与川藏北线汇合,往西到那曲,再与青藏线汇合,前往拉萨。第三是成都到拉萨的川藏线,川藏线分为南北两条,南线是318国道,北线是317国道,南线景色更为诱人,被游人们视为天堂,但南线中的波密与林芝之间,有一小段路不太好走,存在运气的成分,最近几年更是在网络上被夸张成“通麦天险”,一段几十公里的土路何以被冠名为“天险”,容我随后细说。第四是从大理到芒康的滇藏线,该线在芒康与川藏南线汇合,继续往西到拉萨,滇藏线因为沿途有丽江、香格里拉、德钦等旅游热门地区,故公路状况很好,除了奔子栏与德钦之间,要翻一座4000多米的雪山,并无难度可言。第五是从叶城到拉孜的新藏公路,也就是219国道,这条路因为途经中印边境有争议的地区,从2002年开始,由武警公路部队接管,进行了彻底重修,目前状况很好,公路又直又平,起降飞机绝无问题。第六是丙察察线,从云南的丙中洛到西藏察隅县,这条线路2005年以后才通车的,沿途有几段存在一定的难度,故被称为越野爱好者的天堂,不过,令一些说话爱夸张的越野迷们沮丧的是,这条路轿车也能走。     以我个人的感受,我更爱走川藏公路的南线、北线,以及西藏境内的黑阿公路。这一次,我的行程比较短,仅仅是从芒康沿川藏南线到成都,虽然全程只有900多公里,但沿途的几座山都处于大规模施工状态,原路已经停止养护,变得坎坷难行。2012年9月,我驾驶普拉多耗时3天,才从成都来到芒康,途中新都桥到理塘的217公里,整整用了13个小时。     川藏公路有魅力     事实上,我的每次出行都有后备方案,以备不时之需。我计划,如果再度出现昔日的情况,轿车难以通过的理塘以东的剪子弯山、高尔寺山,就退回理塘,转向南,经稻城回到滇藏公路上;如果在理塘以西出现意外,就退回到巴塘的竹巴龙,沿金沙江往南,经德荣回到滇藏公路。     川藏公路令人迷恋的原因之一,是它的不确定性。这个星期也许安然无恙,全速通过,下个星期就可能被困途中,需要等待个把星期才能放行。     比如,2002年我驾车走川藏线时,到处打探路况消息,消息之一是,二郎山到康定、波密到排龙两段限行,其中波密段每月逢一的日子放行。想到一个月才放行3天,没准会非常拥挤。于是,往成都客运站调度室打了个电话,问他们开往甘孜地区的班车怎么个走法,得到答案是走都江堰、小金那条路。有了这个信息,心里踏实了,实在不行就绕这段路呗。至于波密段的限行,只能听天由命了。不过,当我走上川藏线时,才从沿途兵站得到确切消息,二郎山到康定的西行车辆,每天下午6点以后放行;波密段也是每天都有放行时间。     这是一种刺激,而我正需要这种刺激。怎么样,够有病吧?     严格的管理     不管从哪个地方进入西藏,都会遇到严格的检查,身份证、驾驶证都需要出示并登记,车上物品也需要检验,最近几年,汽油桶也开始被限制。事实上,只要不是前往羌塘地区,携带备用汽油已经毫无意义。上一次我去羌塘,携带了4个油桶,检查站确认油桶是空的,也就让我过去了。事后得知,是我的运气好,在我之前不久,连空桶都不允许携带。     在检查站,除了检查与登记,警察还会开具一个路条,上面写着时间,到了下一个检查站,您需要交回路条,如果用时较短,即证明您超速了。我觉得,这个管理办法不错。在西藏很多路段的弯道处,都能看见防护栏被撞的七扭八歪,说明这里曾出过事故。不管是3万元的力帆,还是300万元的法拉利,只要是鲁莽驾驶,多半不会有好结果。无论多么昂贵的汽车,它也得遵循物理原则,该失控的时候,它照样会失控。唯一的区别是,3万元车里的人,被肢解成了8块,而300万元车里的人,只需肢解成3块。     遗憾的是,如此浅显的道理,有些人就是弄不明白。只要一坐在驾驶席上,就如同家里有垂危的病人。一路上,我曾多次看到,一些驾驶者左右开弓,不顾一切地把眼前的每一辆车超越,甚至不惜在弯道处冒险逆行超车。真是遗憾这些人没早生些年,不然的话,他们就可以上战场,以这种不要命的蛮劲儿,甭管是英法联军还是八国联军,根本进不来。     说到这儿,您可能奇怪,既然西藏有这样的严格管理,超速驾驶意义何在?我看到,每当临近下一个检查站时,刚才那些从我身边风驰电掣超越的车辆,都静静地停在路边,消磨时间。     唉,何苦呢?     从芒康到巴塘     车出芒康,不久便开始翻越4170米的宗巴拉山,因为芒康已经地处海拔3875米,所以,没怎么往上爬,就来到了垭口。事实上,这种事儿在西藏很常见,没去过的人,都以为要翻越4500米、5500米、6500米的垭口很艰难,可唯独忘记,您的脚下已经地处四五千米的高度了,翻一座五六千米的垭口,算得了什么?又不是从零海拔爬起。所以说,没去过高原的人,往往会把高原想的过于艰难,只有亲身去过,并且有坚强的意志,便不会无病呻吟、故作煽情。     有坚强意志的人,越来越多。10多年前,我很少在这条路上看到徒步者与骑行者。记得有一次,在翻越觉巴山时,因为发动机过热,停车休息,正好路边坐着个人,于是答腔,原来那人家住雅安,在西藏修公路,因为总是不发工资,一气之下决定回家。身无分文的他沿川藏公路行走,一路上露宿、乞讨,已经走了20多天,估计再走个十几天就到家了。令我至今难忘的是,他轻说这番话时的表情:轻描淡写,简单得如同去超市买卷手纸。     事后我们聊起此事,想到不少城市人群就连爬个小土坡,都得用各种户外名品武装到牙齿,相比之下实在惭愧。现代社会的优越生活条件使人变懒,把吃苦当成了天大的难事,不肯面对自然,不敢接受挑战。我特欣赏古文里的一段话:天将降大任于厮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在北京我经常见到日本学生旅行团,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可学生们都穿着单薄的校服,据说这是日本学校培养孩子坚强意志的一种方式。可咱们这呢,别说冬天让孩子少穿点了,就是做个值日也有一帮家长代劳。     不过,近些年的川藏线上,徒步者与骑行者越来越多。由于横断山脉横卧在川藏线上,需要在5000米与2000米之间反复地上下,对于汽车来说,这点儿高度不算什么。可对于骑自行车来说,这是何等的艰难。据了解,从成都骑到拉萨,通常需要20-30天的时间。一路上的吃与住,平均每天花费100元。再加上自行车和各种装备,总花费大致在5000-7000元之间。虽然青藏线的骑行难度比较小,但我注意到,骑行者们基本上都集中到了川藏线上。确实,有挑战才更刺激。有志者不会躲避锋芒,他们会迎着困难上,义无返顾地接受挑战。他们深信,只要咬紧牙关,翻越一座座高山,就一定能看到布达拉宫在晚霞中的辉煌。事实上,无论是徒步还是骑行,这件事的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一种精神的锻炼,意志的磨练和耐力的考验。具备了强健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比旁人做得更出色。我要是一家公司的主管,我一定首先聘用骑车走过川藏线的人。因为我知道翻越雪山的艰辛,穿越泥泞的痛苦,缺氧蹬车的辛劳。这些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能称为困难的?     有时,听到某人大呼小叫,说压力太大,任务太多,自己的精力全用上了,还是不够。我就想告诉他,骑车走趟川藏线吧,你太缺乏锻炼。     从巴塘到理塘     跨过金沙江大桥,进入四川,不久便是巴塘县城。从巴塘到理塘的新路,全程160余公里,已经全线竣工,昔日要翻越的一座座巨大山体,如今已靠几条隧道贯通。驾驶启悦走在平坦的路面上,心情很是愉悦,经过一座桥梁时,我一眼便发现了旁边昔日的老路。我清楚地记得,这段318国道在翻山之后,进入一条峡谷,公路始终沿河而行,很狭窄,路的一边是山壁,一边是河水,靠河水的那一边经常有塌陷。有一次,当我驾车走到这段路时开始下雨,弄得我很担心,因为山体看上去都很松软,万一塌下来一块,就会把路彻底堵死。只能谨慎地驾驶,仔细观察着路面,生怕哪块松软的路面把我送入河中。     当时,经过5个半小时的颠簸,在车和人几乎要被颠散时,我才从理塘来到了巴塘。晚饭时与老板闲聊:你们这儿路真难走。他问我从哪边来的?我说从东面来。     老板回答:那是好走的路,不好走的路在后面呢。     可这一次,我从巴塘到理塘,只用了3小时。     从理塘到雅江     理塘的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是川藏南线上仅次于邦达的第二高点(特指城镇),从成都到拉萨的自驾游,一般不建议在此住宿,可如果是从拉萨到成都,就无所谓了,早就适应了。     说到高原反应,只要是身处低海拔地区的人,来到高海拔地区时,由于氧气不足,多半都会出现头疼、心慌、气短或晕眩等症状,这就是高原反应。唯一的差别是有人反应轻微,有人反应严重,有人能够很快适应,有人需要2-3天才能适应。总的来说,高原反应并不可怕,只要适应了,也就没事了。对此,我的体会是,1,上高原之前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别缺觉;2,患病期间别上高原,尤其是感冒;3,初次抵达超过3000米的地方时,停下来睡觉。比如,我每次走川藏线进藏,都会在新都桥停留,睡上12-15个小时,有了这个过程,高原反应就会烟消云散。往后即使在海拔6000米的地方翻跟头,也是小菜一碟。      高原反应出现的时间因人而异,有人当时就能出反应,有人则会在第二天出现。我发现,对于多数人来说,高原反应多数都会延迟12-24小时显现,这个潜伏期很害人,它使得人们精神麻痹、警惕放松,正当你自认为平安无事时,它出现了。     有人上高原前,预备了氧气瓶、氧气罐,甚至还有人准备了各种各样制氧的机器。对此,我的建议是,驾车旅行预备个氧气罐就足够了,因为它能在短时间内提供一些氧气。至于氧气瓶和制氧机,实在有些小题大做。因为,吸氧最大的好处,是延缓您适应高原的时间,显然,这不是好事。但是,准备个小小的氧气罐,以备不时之需,还是有用的。比如,两口子自驾车翻越高尔寺山时,车在垭口熄火了,老公忙于修车,一开门,没有固定好的备胎滚了下去,老婆奋起直追,在海拔4412米的地方与轮胎展开了追逐赛,等到把轮胎追上,再推回来,人已经累得不行,基本上接近送医院的边缘了。如果当时有个氧气罐,情况会稍好些。     从理塘到雅江大概140公里,途中有卡子拉山和剪子弯山,俩山的的垭口,一个是4400米,一个是4600米。现在有一部分已经修通了隧道,无需从垭口翻越,据说,到了2015年夏季,全线将贯通。但眼下,有一部分还得走老路,也就是坑坑洼洼、失去养护的原318线。因为开的是轿车,所以,在这种颠簸的路上,我加倍小心,生怕石头把底盘磕坏。事实上,目前较为常见的SUV,与轿车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底盘升高了些,除此之外,并无不同之处。SUV较为威猛的外观,并不说明它有着比轿车更强的动力,稍有汽车常识的人都知道,绝大多数SUV的发动机,与轿车是完全一样的。除非您买辆四驱SUV。     只要是沿着公路驾驶,不管是烂路还是好路,四驱车的真实价值并不大,因为公路对坡度有着严格限制,所以,被部分人大加神话的丙察察线,轿车也安然通过,就是这个道理。玩越野车多年,我的体会是,在未知的糟糕路面上,心理承受能力是否足够强大,是能否顺利完成驾驶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没错,心理因素更为重要!

汽车观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30273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