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汽车观察网 > 评测

新车安全评价规程是指对新车进行安全评价的一系列规范和流程,主要涉及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被动安全性能、行驶安全性能和综合安全性能等方面。该规程的目的是确保新车的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规程中一般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主动安全性能:包括车辆的制动性能、转向性能、悬挂系统、轮胎、灯光等涉及到车辆主动安全性能的方面。

2. 被动安全性能:主要涉及车辆的结构设计、座椅、安全带、安全气囊等在事故发生时对乘员提供保护的方面。

3. 行驶安全性能:包括车辆的行驶稳定性、横向风稳定性、能见度等与车辆行驶安全性相关的方面。

4. 综合安全性能:涉及到车辆的电磁辐射、车内空气质量、噪音等与车辆综合安全性能相关的方面。

在评价规程中,会规定相应的测试方法、评价标准和注意事项等,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规程也会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法规的变化。

新车安全评价规程名词解释,让你成为汽车专家!

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于汽车安全性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新车安全评价规程作为衡量车辆安全性能的重要标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为你详细解释新车安全评价规程中的常见名词,让你轻松了解汽车安全性能。

一、整车安全性能

整车安全性能是衡量车辆在发生碰撞、翻滚等事故时,车辆对于乘员保护程度的重要指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车身结构:指车辆的骨架结构,包括吸能设计、碰撞防护、座椅安全带等。

2. 碰撞保护:指车辆在发生碰撞时,对于乘员的保护措施,如安全气囊、安全带、座椅等。

3. 翻滚保护:指车辆在发生翻滚事故时,对于乘员的保护措施,如翻滚保护装置、车顶抗压强度等。

4. 防盗安全:指车辆的防盗性能,如锁具、报警系统等。

二、主动安全技术

主动安全技术是预防车辆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控制制动器的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提高车辆制动效果和稳定性。

2. ESP电子稳定系统:通过控制发动机和制动系统,防止车辆失控和侧滑,提高车辆操控性和安全性。

3. AFS自适应前照灯系统:根据车辆转向角度和行驶速度,自动调整前照灯的光束角度和亮度,提高夜间行驶的安全性。

4. 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前方障碍物,自动采取制动措施,防止碰撞发生。

5. LKA车道保持辅助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车道线,自动调整方向盘使车辆保持在车道内,防止车辆偏离车道引发事故。

6. BSD盲点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车辆盲区内的障碍物,提供警告提示驾驶员注意。

7. PCS预碰撞安全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车辆前方障碍物,预测碰撞可能性并采取警告或自动制动措施防止碰撞发生。

8. TPMS轮胎压力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轮胎压力和温度,提供警告提示驾驶员注意。

9. ASL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根据前方交通情况自动调整车速和距离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行驶实现自动驾驶功能提高行驶安全性。ASL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可以在不同速度范围内工作并允许驾驶员设置巡航速度范围从而实现更加智能化的自动驾驶功能。ASL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检测前方车辆距离和速度以及横向距离等参数并根据预设的安全车距模型计算出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并通过控制发动机输出功率和制动器制动力来调整车速和距离以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行驶提高行驶安全性。ASL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并提高行驶安全性特别是在高速公路等封闭道路上行驶时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ASL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传感器主要包括雷达和摄像头等检测装置这些装置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并传输数据到控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制动措施或警告提示驾驶员注意从而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ASL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可以与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和盲点监测系统等其他主动安全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加智能化的驾驶辅助功能提高行驶安全性。总之主动安全技术是预防车辆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技术可以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提高驾驶体验。

汽车观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30273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