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汽车观察网 > 促销

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升空,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迈出了我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为以后的星际旅行奠定了基础。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一架轨道飞行器和一辆火星车构成,在太空中飞行长达7个月后将到达火星轨道,火星车将着陆火星表面,开展探测任务。2020年掀起了一股火星探测热,多个国家都计划在火星“抢地盘”,希望我们这个“好奇的宝宝”天天问火星,抢先问出个好的答案来。

至此“出最大力”当中要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了,凭着一己之力将重量超过5吨的“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到5500万公里外的火星,可谓劳苦功高,不过说到底也只是个“快递小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飞得再快都好,飞得稳需要“导航”的,运载火箭的“导航”却不是那么简单了。“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离不开远望号船队3艘测量船在全球不同海域无间断地提供测量和控制服务,远望5、6、7号在海上布阵以接力的方式为其保驾护航。

由于地球表面超过70%是海洋,在陆地上布置的航天测控站会存在很大的盲区,那有什么办法消除盲区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海上测控,把测控设备放到船上。航天测量船可以在海上对航天器和洲际弹道导弹进行跟踪、测量飞行轨迹及弹着点,并目标进行遥控和传输指令,还可以对载人航天器进行天地之间的图像、语音和视频的传输。于是最执着“追星”的人追到海上了。

二战后导弹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射程得到了极大的延伸,洲际导弹的射程基本都会超出一般国家的国土最远的距离,为了试验洲际导弹的全程飞行,因此大多靶场建在海上。这就需要把测控和通讯设备搬到海上了,世界上最早的航天测量船是为洲际弹道导弹服务的。上世纪50年代美国率先把货轮改装成导弹测量船,专门从事导弹遥测任务。

我国的航天测控船起步比较晚,但是起点还挺高的。1967年1月18日,我国决心要发展洲际导弹,由于洲际导弹射程远,要全射程试验就必须向远海地区发射,这就需要发展测量船、护航舰艇和后勤补给船只等一系列配套舰船。为了全程对洲际弹道导弹进行测控,我国自主设计建造了第一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控船,首舰被命名为远望一号。该船于1977年8月下水,1978年交付使用,该舰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成为第四个能够自主建造航天测控船的国家。1980年5月18日我国成功地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了洲际导弹,远望1号全程对其监测,快速、准确捕获目标,准确预报弹头的溅落位置,使得成功地打捞出数据舱。

远望1号上面安装了C和S波段单脉冲跟踪雷达、激光测距经纬仪和光学跟踪系统、测速系统和舰载计算机等大量的测控和跟踪设备,还安装了HF、ULF、UHF、SATCOM和数据链等各种通讯和控制设备,安装了多种气象探测预报设备,为航天器和导弹提供各种测控服务。

我国第一代航天测控船建造了两艘,第二艘命名为远望2号,该船于1977年下水,同时也参加了1980年我国首次发射洲际导弹的测控任务。远望2号在服役期间创造了多项记录,是我国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在我国发展第一代航天测控船的时候,美苏的航天测控船已经进行更新换代了。美国在60年代开展了一系列的载人航天计划,其中最受瞩目的是“阿波罗”登月计划,这就需要更远更精准更稳定的测控设备,并为航天器和航天控制中心提供通信测控服务,为此美国在T-2型油船的基础上改进了3艘“先锋”级测控船,该型测控船就成了美国吨位最大的测控船。

苏联也不甘示弱,一造就要造最大的,在1969年3月开工建造满载排水量5.35万吨的“尤里・加加林”号航天测控船,一直保持了世界吨位最大的航天测控船记录至今未打破,就是这么任性。“尤里・加加林”号有4部抛物面主天线和其他的测控通讯系统,可以对航天器和导弹进行精确测量、控制和通讯中继。

苏联的 科技 树在当时是逆天的存在,为了长时间更高效收集情报,苏联在1981年5月建造了一艘“乌拉尔”号满载排水量3.65万吨的核动力侦察船,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侦察船,这个记录也是至今未打破。该船安装有多种电子侦察设备,可以执行导弹跟踪、空间轨迹跟踪、电子与情报作战以及通讯中继等任务,主要用作导弹靶场测量船并能监测和搜集其他国家导弹试验的情报。传说这船能够监听全球所有微信的通讯数据,而且可以在海上蹲守几个月不用加油,直到把自己的水手逼疯。

随着我国的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发射的次数也大大增加,这两艘航天测控船有点捉襟见肘,在1994年建造了一艘我国第二代航天测控船,命名为远望3号。远望3号满载排水量1.7万吨,船上安装了新型的测控和通讯设备,总体水平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

由于我国的航天发射次数大大增多,急需更多的航天测控船,于是在1998年8月由原“向阳红10号”远洋调查船改建成了远望4号航天测控船,壮大我们的航天测控船的队伍。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红色巨人”苏联土崩瓦解,最大的继承者俄罗斯也经济严重困难,曾经强大的海军舰队大多都窝在港口里,有的船“终身监禁”了,有的船“躺在”水里凉了,有的船好不容易出趟门却是被送进了拆船厂。在1996年沉寂多时的“尤里・加加林”号航天测控船终于出趟远门了,但是在最后栽到印度人的手里了,远渡重洋却在印度的拆船厂拆解卖废铁了。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更悲伤的是“乌拉尔”号核动力侦察船,由于建造质量不佳极少出海,加上没有合适的停靠码头,这船就一直漂泊在海上不靠岸,船上的人员都是通过小船接驳,终于在1990年被一个烟头”放倒“了,引发了大火彻底”瘫痪“在海上了,最终在2010年被送进了拆船厂。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航天事业进一步发展,神舟系列飞船和各种卫星频繁被送进了太空,此时我国的第一代航天测控船服役多年后已经越显疲态了,这就需要建造新型的航天测控船了。2007年9月29日我国的第三代航天测控船的首舰远望5号正式交付使用,满载排水量2.5万吨,船上安装了S波段、C波段脉冲雷达和光学跟踪设备等大型测控设备,另外安装了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与航天器和测控中心进行实时通信和数据交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2008年4月12日,远望5号的“姊妹船”远望6号正式交付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使用,大大补充了我国的航天测控能力,更能应付未来更加繁重的航天发射任务。

2016年7月12日,我国最新一艘航天测控船”远望7号“正式交付。远望7号在远望5号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船上安装了各类大型设备947套,比“远望5号”船足足多了一百多套,使得我国的航天远洋测控能力将实现新提高新突破。远望7号满载排水量达到了2.7万吨,一举成为我国最大的航天测控船,同时也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航天测控船。

进入新世纪后美国的导弹跟踪船也进行了更新换代,大量老旧的航天测控船已经退役,剩下T-AGM-24“无敌”号和T-AGM-25“霍华德.O.洛伦岑”号在役。其中“霍华德.O.洛伦岑”号安装的“眼镜蛇•朱迪”II双波段相控阵雷达性能十分优越,S波段相控阵雷达主要用作搜索和捕获目标,X波段相控阵雷达用作目标的精确跟踪,号称能搜索跟踪到两千公里外高尔夫球大小的目标。

俄罗斯经济实力衰退严重,无法维持庞大的航天测量船队,现在也只剩1艘”克雷洛夫元帅“号航天测控船支撑着,而且就这么的一艘也难以获得出海的机会。

法国的”蒙日“号航天测控船也在新世纪进行了多次升级,完成法国的多次航天测量任务,也兼具着战略侦察舰的功能。

目前印度进军太空的野心也不小,现在也在建造新型的航天测量船,为以后的太空活动做准备。

新的”战士“已经加入了岗位开始”战斗了“,老英雄们终于可以卸下肩上的担子了。远望1号远航了32年于2010年10月22日正式退役,之后该船成功驶入上海江南造船厂原址2号船坞,成为了当代造船与军工、船舶与海洋乃至航天与航海等为一体的展示平台。

2007年8月5日,在基地停泊的远望4号被失控的运煤船碰撞引发大火,后因设备损坏严重无法维修,于2011年12月14日正式退役。据说远望4号退役后被拖到海上作为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靶舰被击毁了,在拖带的途中沉没了,后打捞拆解。最后还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9年4月28日,远望2号测量船退役,被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正式赠与地方政府,将作为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场所向公众开放。

航天测控船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一个国家航天测控网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的星际 探索 和星际旅行重要支撑,同时也是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我们的航天测控船队规模是世界最大的,可以做到全球范围内无缝监测,这是我们的骄傲。尽管我们的航天测控船和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还有一点距离,只要我们不停追赶终能赶超并领先。

汽车观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3027397号